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廉能教育 > 廉能故事
视力保护色:
治水廉吏郭大昌

日期:2018-05-16 浏览次数: 字号:[ ]

在世界文化遗产洪泽湖大堤沿线的周桥大塘遗址公园内矗立着几尊古代人物雕像,用以弘扬历代治水英贤在淮河及洪泽湖地区治水平洪的丰功伟绩和勤廉担当的高尚品格,这其中唯一一座身着常服、手持斗笠的百姓形象雕塑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他就是清代杰出的治水专家——郭大昌。

郭大昌(1742—1818年),字禹修,世居江苏洪泽。郭大昌秉性刚正不阿,一生“讷于言而拙于文”,却在长期治理水患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为黄淮地区的水利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洪泽湖地区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老坝工”。

胸怀大志

郭大昌生于洪泽湖畔,从小目睹水患给家乡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立下了治理洪水的志向,苦学不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年仅十六岁的郭大昌因聪敏颖异进入江南河道总督衙门所辖的河库道任帖书,负责工程核算、物料收支,短短三年的时间,他的业务水平就超过了其师傅,后来又因为能力突出,郭大昌得到破例提拔。

乾隆三十年(1765年),黄河决口,淮泗地区“遍地泽国”,百姓损失严重。危急关头,长期在治河工地上摸爬滚打的郭大昌,以其渊博的才学和丰富的经验为治理水患出谋划策,并在治河工程中巧妙地使用他独创的施工技术,大幅缩减了工期及预算,从此成为淮扬二府治水领域人人皆知的水利专家。

当时的大学者包世臣对郭大昌赞誉有加:“河自生民以来,为患中国。神禹之后数千年而有潘氏(潘季驯);潘氏后百年而得陈君(陈潢);陈君后百年而得郭君(郭大昌)。贤才之生,如是其难。”他将郭大昌与大禹、潘季驯、陈潢等治水先贤相提并论,可见其治水才能的卓越与百姓对他的感佩。

严守底线

乾隆中后期,政府连年投入巨额经费治理黄淮水患,但巨额经费经过河道官员层层盘剥,使得真正用于治水赈灾的款项少之又少,却养肥了不少“硕鼠”。郭大昌对此心痛不已,他决意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始终坚守廉洁底线,确保每笔河道款项都花在治水上。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黄河在清江浦老坝口决堤,洪水泛滥成灾,淮安、扬州、高邮、宝应四地百姓不得已只能爬到屋顶避难。时任江南河道总督的吴嗣爵吓得手足无措,只好请郭大昌来主持堵住决口事宜。吴嗣爵原计划拨款白银五十万两堵住决口,五十天完工。由于郭大昌对灾情了然于胸,又心系百姓安危,他向吴嗣爵保证,工期只要二十天,工款可减至十万两左右。施工期间,只需官方派两人维持工地秩序即可,物料钱粮由他负责支配。工程果然如期完工,并且仅花费白银十万二千余两,为国家节约了几十万两白银。但河道官员们不仅不感谢郭大昌,还认为郭大昌挡了他们的财路,因此郭大昌并没得到重用,但他心中十分坦然,他向来不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和珅是历史上有名的巨贪,殊不知,他与郭大昌之间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至三十六年(1771年)间,和珅的外公嘉谟任职江南河库道,对郭大昌尤为器重。和坤早年家境贫寒,常遣仆人刘全徒步往返数千里,请求嘉谟予以资助。有一次,郭大昌奉命招待刘全的饮食,与刘全相聚甚欢,也资助了和珅五十两,后又帮助和珅解决了一笔紧迫的债务。和珅显贵后,随侍乾隆下江南,曾派刘全重金酬谢郭大昌,被郭大昌严词拒绝,他表示当初资助和珅,是因为见他有济世之才,没想他竟弄权纳贿,成为祸国殃民的贪官,当即宣布与和珅绝交。此番慷慨陈词,体现了郭大昌与和珅二人之间为人做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高度。

郭大昌,因其卓越的治水功绩,与李冰父子、潘季驯、靳辅等一批水利巨匠共同载入水利史册,更因其清正廉洁、担当有为的高尚品格永远为青史铭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